用3D相机拍摄人物运动造型。 本报记者 戴冰摄
本报记者 周奇
“来,看这边,别动。”昨天下午,在新街口外大街的一栋小楼里,邵漠宇正在指挥摄影师拍照。30多平方米的摄影棚里,纯白色布景板前,左右各有一组闪光灯,与一般照相馆陈设无异。不过在这里照相,顾客最终拿到的不是一张张薄薄的照片,而是一个面容、发型、表情皆逼真的迷你立体人像。
邵漠宇是这家名为叁迪网彩色3D照相馆的运营负责人。在他看来3D照相打印技术,简单说就是先把拍摄对象通过3D扫描仪形成3D图像,然后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图像分层,把3D图像分解为一定数量的2D平面图案,最终通过3D打印机逐层“打印”出来。
“这就是3D扫描仪。”邵漠宇指着摄影棚里的黑色仪器说道。此时,这台鞋盒大小的机器,正在摄影师的操控下,全方位地捕捉模特的外貌与神情。15分钟后,一组扫描数据出现在电脑屏幕上。“这些数据通过后期再处理,几个小时后便可形成一个3D模型。”
3D扫描仪就好比胶片照相时代的相机,经过处理的3D模型就好比底片。3D照相要想得到最终的立体“照片”,同样离不开处理底片的“暗房”。
走进摄影棚隔壁的3D照相馆“暗房”,几台一人多高的3D打印机正轰鸣工作。机器顶端的玻璃罩下,几个喷头来回穿梭。在250摄氏度的温度下,被喷头高温融解成液态的材料被逐层喷出挤压堆积成型。
“由点成线、由线成面、由面成体”,邵漠宇解释说,这些材料会根据电脑中的数据,在3D打印机中先固结成面,而后一层一层累加固结成体,最终将虚拟的3D模型“打印”成现实的物体。
指着来回移动的喷头,邵漠宇说,目前“打印”的精度在0.1毫米左右。这就是说,每一层喷涂的材料厚度只有0.1毫米。用于粘合层与层之间的胶水,也会根据3D模型的要求掺入涂料变成相应的颜色。“5种基础颜色可搭配出39万种色彩,这样一来,在逐层堆积打印的同时,也就完成了逐层上色。”
作为全国首家试营业的彩色3D照相馆,除了为顾客提供3D照相及打印服务外,照相馆还可以根据顾客设计的三维模型,“打印”出眼镜、手链、手机底座、鼠标外壳以及各类小型工艺品。
“只要你想得到,就能做出来。”邵漠宇说,由于3D照相打印刚刚兴起,前期数据处理以及硬件购置成本较高,一个10厘米高的人物头像目前制作费用在1700元左右。
来源:北京日报
|